淮安市二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以医者仁心诠释南丁格尔精神
顾玲玲作为淮安市二院援鄂医疗队成员,她在武汉一线持续奋战了50天后,终于胜利而归。顾玲玲与队友们牢记使命,并肩战斗,用生命坚守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隔离病房,以医者仁心诠释了南丁格尔精神。为武汉同胞不流泪,为春回大雁归,她无怨无悔!
驰援湖北医疗队凯旋归来
最开心的事:病人微笑着对我们竖起大拇指
顾玲玲所在的治疗组重症患者极多,而且有很多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需要每隔两小时为其翻身、拍背、鼻饲,并定时巡视,为患者更换尿不湿,清理大便等。顾玲玲每次进入隔离病房前,必须全副武装才能开展护理治疗工作,她身上穿着密不透风的隔离衣,脸上戴着N95口罩、护目镜、面罩,手上还要戴着两层手套,非常不灵活,面罩上常常都是雾气,看不清,打针“手感”也不好。有一次,顾玲玲在给一位80多岁老奶奶打留置针,由于患者常年卧床静脉状况不是很好,血管又细又脆,顾玲玲要在重重防护下进行留置针操作,确实难度极大。当时,她戴的护目镜上满是雾气,手上还隔着两层橡胶手套,但是,顾玲玲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有限的视线里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根血管,一针见血,非常顺利。“一点都不疼!你太棒了!”躺在病床上的老奶奶竖起了大拇指,不断夸赞江苏医疗团队技术好。
最揪心的事:没有亲人陪护的患者偷偷抹眼泪
有几名从敬老院送来的患者没有家属陪护,心情非常低落,他们有时甚至会偷偷抹眼泪。3月中旬,一位83岁刚入院不久的患者,引起了顾玲玲的注意。老奶奶每天吃得很少,在顾玲玲耐心询问下得知,原来患者牙齿和胃都不好,平时三餐基本以流食为主。顾玲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班回到宿舍后,顾玲玲立即在微信群里跟队友们商量,把平时队里都发放的牛奶、八宝粥之类的食品,是否能送点到奶奶那里。第二天,医疗队员们便带了许多有营养的流食送给老人,老奶奶热泪盈眶。武汉的同事业一个劲地夸赞:“你们真是细心,对待病人如亲人哪!”每当听到这些,看到患者露出灿烂的笑脸,顾玲玲说:“再苦再累都值得!”
最暖心的事:三八节前夕收到儿子班上34名孩子的祝福视频
在三八节前夕,顾玲玲收到了一个特殊的礼物,那就是儿子所在的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大(7)班34名小朋友和老师录制的祝福视频。在视频中,小朋友们用儿歌、绘画、手工作品等形式,向顾玲玲和医护人员送上祝福。“阿姨,您在武汉还好吗?要保护好自己呦。”“阿姨您辛苦了,祝您早日打败病毒,平安回家。”顾玲玲收到这份礼物,十分感动,虽然身在武汉,但是能够感觉到背后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为他们加油,顿时增添了前行的力量。
最贴心的事:6岁儿子要快递去武汉
顾玲玲出征前一天,从来没有长时间分离的6岁儿子哭闹许久。看到儿子泣不成声,顾玲玲心里很难受,把儿子抱在怀里并不断安慰他:“武汉有好多人生病了,需要妈妈去救他们……”在顾玲玲驰援武汉这段时间,每天都会和儿子在网络上相聚,就在前几天,儿子在电话里告诉顾玲玲:“妈妈,我太想你了,可不可以把我快递到武汉呀?”听到这,顾玲玲当时眼泪差点就出来了,赶紧转移了话题,让儿子讲讲他喜欢的玩具。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在患者生与死的关口,医护人员和病毒争分夺秒搏斗,他们无暇去担心感染的风险,无暇去思念远方的亲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你若以性命相托,我必将全力以赴。”这就是他们内心最朴素最真实的想法。
(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