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二院血管外科专家再次运用血管腔内技术成功抢救一腹主动脉大出血患者
近日,淮安市二院血管外科再次利用微创血管腔内技术,成功抢救一例腹主动脉大出血病人,目前患者还在恢复治疗中,情况良好。
该老年男性患者,10年前被诊断出“腹主动脉瘤”,曾先后两次在其它医院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前几日,突发腹部疼痛,紧急送至淮安市二院急救中心救治。起初患者仅表现为腹痛,家人以为是胃肠炎或肾结石发作,但值班医师为避免漏诊,为患者做了胸腹主动脉CTA检查。结果显示既往植入的大动脉支架有移位,但未见明显造影剂渗出,无明显出血现象,为慎重起见,值班医师紧急联系多个学科联合会诊。
当相关会诊专家赶到急救中心时,患者仍然仅有腹痛及呕吐症状,很难确诊是否为大动脉出血。正当各位主任讨论各种可能的诊断时,患者突然出现血压下降,收缩压由原来的120多突然降到70左右,并且伴有脸色苍白及神志模糊等现象,此时考虑大动脉出血的几率陡然上升。时间就是生命,为明确出血部位并做好相应治疗准备,专家们建议患者需要立即行主动脉造影,此时,病人家属想由120救护车将病人送往南京救治,但是在途中将有极大可能因出血休克而导致生命危险。家属经过再三慎重考虑,决定留在淮安市二院进行积极抢救。
通过市二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一边紧急输血补液,一边将病人直接送往导管室。在那里,手术医师、麻醉师、技师、护士均已各就各位,病人一到,各项抢救工作立马展开。麻醉很快就绪,血管外科专家穿刺一侧股动脉,将造影导管送到肾动脉上方,正位造影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未见明显出血。为寻找出血位置,按照以往经验,将图像放大,并变换造影角度,手术医生都瞪大了眼睛,生怕疏忽了任何一个细节,终于在一个合适的角度,专家们捕捉到了支架漏血的图像。此时患者的血压忽高忽低,生命体征极不平稳,现场的医务人员在与时间赛跑,在测量好了血管直径之后,当机立断在原来支架漏血部位,再次植入一枚带膜支架。紧接着造影显示:支架形态良好,漏血部位封堵彻底,无任何出血表现。此时患者的血压也逐渐稳定下来,一切生命体征都往好处发展,大家才舒了一口气,抢救工作初战告捷。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患者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目前已下床活动,病情仍在进一步恢复中。此次抢救,考验了淮安市二院的急诊救治流程,绿色通道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里每天都在上演,时间就是生命,我们的工作就如同一场接力赛跑,每一次交接棒都做的近乎完美,才能保证患者转危为安。近几年淮安市二院的发展突飞猛进,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诊疗流程的不断完善,也必将更好的为淮安一方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