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鹦鹉热”不一定来源于鹦鹉!
63岁的许某平时身体挺好的,前段时间突然发高热,当地医院尝试很多治疗方案,效果并不明显,于是转来淮安市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治疗,经过检查,确定其患的是“鹦鹉热”肺炎。
患者发热后,体温最高达40℃,热前畏寒、寒战明显,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未得到缓解,已经出现呼吸衰竭症状。转至市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后,对其急查胸部CT,显示其右肺上下叶、左肺可见大面积片肺炎,于是将其转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治疗。
患者肺部影像
引起如此迅速的重症肺炎?感染“罪魁祸首”究竟是谁?患者感染极重、病情危急,在充分防护的情况下,行支气管镜灌洗液送高通量基因测序(NGS)检测,结果检测证实为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可是患者从没养过鹦鹉,只是发病前2周给大量鸭禽注射过疫苗,医生解释,禽类身上都有可能感染“鹦鹉热”。
“鹦鹉热”是什么?
鹦鹉热又称鸟热,是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鹦鹉热衣原体为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主要宿主为鸟类。呼吸道吸入受鹦鹉热衣原体污染的气溶胶可致病,人际间传播亦有报道,但较为罕见。鹦鹉热衣原体基因型A是导致人类“鹦鹉热”的主要基因型,主要宿主为鹦鹉科鸟类,鸡鸭也可以成为宿主。
多数欧洲国家、美国、日本及我国香港等地区已将“鹦鹉热”列入法定传染病进行监测,但因确诊困难,目前仍缺乏可靠的流行病学资料。近年国外相关文献报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
“鹦鹉热”的常见症状与诊断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多发生于中青年人群,过半数有鸟禽类接触史。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咳嗽等,病情严重者可发展至重症肺炎,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烦躁及昏迷等,往往预后不佳。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最常见斑片状磨玻璃影或大片融合实变影,沿肺段分布,以下叶受累为主,常合并肝脾肿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确诊依赖实验室检查,包括细胞培养和血清学试验。目前高通量基因测序(NGS)检测可以用于新型或罕见病原体感染。
如何预防“鹦鹉热”肺炎
“鹦鹉热”肺炎与下列因素有关:
(1)感染与否,跟免疫力有关,免疫力低下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感染;
(2)还跟接触的病原菌数量有关,只有当疫鸟带菌量非常大,或者人和疫鸟进行频繁接触时,才会比较容易感染;因此,免疫力低下,频繁密切接触禽类的人群,属于鹦鹉热衣原体感染高危人群。
专家提醒:1.养鸟爱好者要注意保持养鸟环境的卫生,每日清洗鸟笼,在清洁粪便时最好戴上口罩和手套,提倡应用“湿式作业”,以免致病微生物扩散到空气中,被吸入人体而感染。此外,鸟笼应悬挂于室外通风处,每次赏玩的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2.购买活禽时要保持距离,食用禽类时要彻底煮熟。3.若禽类出现鹦鹉热症状应立即隔离,并及时处理病禽。若人出现相应症状,应立即就医并隔离。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PCCM三级优秀单位,慢性气道疾病规范化管理建设项目单位(江苏省首家);淮安呼吸与危重症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以医疗、教学、科研为主体任务的综合性科室,徐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淮安市优势医疗学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淮安市医学呼吸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和江苏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常委单位。现由2个病区及危重症监护室及呼吸内镜中心、肺功室、睡眠中心组成,开放普通床位90张,重症监护室15张,为省内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专业机构之一。在淮安市首席医学专家党委副书记郑玉龙院长,科主任万玉峰博士的带领下,有博士2人,硕士15人,能常规开展超声支气管镜,胸腔镜,气管支架植入等手术,对疑难危重患者救治经验丰富,是一个团结、高效、努力、奋进的集体,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全体同仁以优良的服务态度,精湛的医疗技术面向广大患者。
下一篇:后浪们,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