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长“珍珠”,专家巧采撷 !
近日,50多岁张女士患者因头晕头痛伴左上肢疼痛20余天 ,来到淮安市二院就诊,脑外科副主任左建东接诊并给予相关检查后,发现该病人患有四脑室巨大“珍珠瘤”,专家采取显微镜和神经内镜双镜联合成功切除,术后病情恢复良好,已经康复出院。
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间断发作,严重时向左肩放射,没有引起重视,近日患者自觉症状加重,来淮安市二院门诊就诊,经过接诊医师脑外科左建东给予患者查头颅核磁共振,提示:1.第4脑室异常信号,考虑表皮样囊肿可能,结合临床,必要时进一步增强检查。2.双侧皮层下少许缺血灶。3.颅脑TOF法MRA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左主任考虑“四脑室占位、表皮样囊肿?”收住院治疗,入院患者无意识障碍,自诉时有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喘,无四肢抽搐等。
术前头颅磁共振影像
经过左主任进一步仔细检查,患者神志清楚,应答切题,无感觉障碍,无共济失调。手术前经过相关血常规、血凝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在正常范围,传染病四项阴性、二便常规正常等,还做好相关准备,体位的正确摆放,便于术中操作方便及术野。
手术中,左主任首先切开患者枕大池释放脑脊液,再沿着小脑蚓部及小脑半球之间的间隙进入,可见肿瘤,其肿瘤组织边界清晰,有包膜,打开肿瘤包膜,部分切除肿瘤组织,可见“珍珠样”生长物。取出大部分瘤体,可见部分囊壁与脑干粘粘紧密,左主任又更换神经内镜,在神经内镜下切除部分显微镜下难以企及部位的肿瘤组织并分离出包膜。取出部分肿瘤组织做病理检查,放置皮下引流管。
巨大“珍珠瘤”原形毕露
术后病理为良性,经复查患者头颅CT,拔除皮下引流管,手术切口愈合满意,无渗血渗液,患者肌力正常,无明显不适,身体状况恢复良好,患者满意。
术后复查CT情况
颅内表皮样囊肿又名珍珠瘤、胆脂瘤,由鳞状上皮层状排列构成,内含角蛋白,细胞碎片和胆固醇,最常见于桥小脑角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发病年龄以 20-40 岁多见。目前认为系源于异位胚胎残余的外胚层组织的先天性乏血管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脑部和耳部。根据表皮样囊肿分布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颅内胆脂瘤、外耳道胆脂瘤和胆脂瘤型中耳炎等。一般认为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发病率为全脑肿瘤的0.5-1.8%。可为多发,大小由几毫米至数厘米不等。表皮样囊肿多采取手术切除。
专家简介
左建东,中共党员,南京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博士在读,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抗癫痫协会委员,江苏省第五期“333”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重症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创伤学组委员,淮安市“533英才工程”骨干人才,淮安市营养协会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淮安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质控中心委员。《现代临床神经外科学》及《新编神经外科学》主编,《转化医学电子杂志》青年编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毕业后与继续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曾在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在苏北地区较早开展“烟雾病”及三叉神经痛微球囊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擅长脑血管病、颅内、椎管肿瘤以及颅脑外伤的诊治。在国内外各级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其中SCI六篇。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项、淮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淮安市新技术引进二等奖2项。
上一篇:小青年,发泡实验“拍了拍你”!
下一篇:共植学科树 共筑健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