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等”大事,颅内“炸弹”威胁生命!“拆弹”专家,深夜集结全力救命!
家住盐城的唐某今年53岁,常年只身在淮安打工,12月16日晚7点40分左右,唐某突发意识不清,被工友紧急送来了市二院治疗。
神经内科团队紧急为患者手术
“有一名患者意识模糊,请神经内科值班医生来急诊会诊!”
“好的,我马上到!”
晚上8点,神经内科值班医生翟其金博士闻讯立即赶到急诊,经过初步检查,当即判断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翟其金医生立即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头颅CT的结果证实了他的判断。为了确定病灶具体位置,翟其金博士立即安排患者进行头颈部CTA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脑中有两处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已经出血,“右侧大脑中动脉瘤”尚未破裂,但岌岌可危,很可能再次出血,情况十分危急,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翟其金博士将发票交到
患者家属手中
脑动脉瘤是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引起的动脉局部异常扩张,看上去就像血管上长了一颗气球,里面充盈着血液,是一种脑血管病。虽然名称叫做动脉瘤,但其实并不是肿瘤,不会癌变和扩散,也不需要放疗、化疗。脑动脉瘤常被形容为埋藏在脑内的“不定时炸弹”,脑动脉瘤壁非常脆弱,易于破裂出血,即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如破裂出血,致残率高达33%,致死率高达40%,未经治疗的患者,如果再次发生破裂出血,其死亡率更可高达60%。对于已经破裂动脉瘤,需要急诊手术。
此时唐某的家属均不在身边,就在危急关头,翟其金博士电话联系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在获得家属授权后,由医疗总值班和行政总值班共同担保,为患者开辟了生命通路。晚上9点左右,神经内科主任赵连东博士紧急赶来,由他亲自带队,邹文卫副主任医师和王增军副主任医师共同完成介入栓塞手术,从入院到手术结束,医护团队协同作战,为患者生命抢夺时间,仅仅4个小时便将患者颅内的“炸弹”排除。
患者脑部手术前后血管影像
术后患者情况好转,焦急的家属赶到时,患者已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为表示感激之情,患者家属塞给翟其金医生一沓红包,被他多次婉拒后,家属依旧不依不饶,无奈之下,为了安抚家属,翟其金医生假意收下红包后将所有钱充进了患者住院账户。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生命较量中,二院人以成熟的技术收获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更将医护人员的高尚医德展现的淋漓尽致。
据赵连东主任介绍
动脉瘤发病前常有诱因,比如情绪激动、便秘、重体力活动或剧烈活动、酗酒等。典型表现则以“炸裂样头痛”为主,部分病人很快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因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其他表现有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癫痫发作、腰骶疼痛、颈项强直、肢体功能异常、眼睑下垂、视力下降等,老年患者有时反应迟钝。
赵连东主任带领团队研究分析病例
介入栓塞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无需开颅,也是现在临床应用常见的动脉瘤治疗手段。我院神经内科的常规开展该技术并形成特色,对这种手术有着丰富的经验。早在2005年,我院神经内科就已成功开展淮安市首例脑中动脉瘤栓塞术,近年来已成功完成数百例脑动脉瘤栓塞手术,均收到非常满意的效果。
专家提醒
脑动脉瘤就像隐形的不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一旦破裂,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所以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减少诱发因素,一是严格控制血压,确保血压稳定。二是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有高危因素时及时去医院进行头部CT血管造影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及早治疗,以免耽误最佳救治时机。所以,建议尽早筛查,排除颅内炸弹。
翟其金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擅长急性脑卒中抢救、阿尔茨海默、帕金森病及疑难病的诊治。参与国内10多项新药上市临床研究,发表SCI论文5篇,获得市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一项,市科研立项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