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生存”,再开“方便”之门!我院消化内科专家用小支架解决大麻烦!
心脏支架大家都耳熟能详
它的出现挽救了大量心脏病患者
但肠道支架大家都听说过吗?
它的功效可不一般
能够再通生命之道!
74岁的杜先生患有乙状结肠癌,近日,他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一周入住我院老年医学科。入院后,医生为其进行腹部立位平片检查,显示其肠道多发气液平,肿瘤指标CEA 明显高于正常值,医生考虑为消化道肿瘤。
患者腹部立位平片
老年医学科医生安排该患者完善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提示为乙状结肠节段性管壁增厚,考虑到肝脏多发占位,可能为转移瘤,需结合肠镜检查,于是请消化内科会诊。
患者腹部增强CT
我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乔晓博士为病人会诊后,结合相关检查结果,了解到患者腹胀明显、不能进食、反复呕吐,若拖延下去,极易导致肠管缺血坏死、穿孔,以至于腹腔感染、休克,继而多器官功能衰竭,最后危及生命,需快速进行手术开通结肠梗阻。
常规情况下,医生可以为患者做肠道造瘘手术,从而达到排便的目的,但是造瘘手术是在患者的腹腔开刀打洞,常年需要携带粪袋,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在乔晓博士及主治医师梁凤博士等团队成员的仔细研判下,最终决定为该患者施行肠道支架置入微创术。
肠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或短暂性过渡治疗手法,利用内镜或DSA(血管造影系统)引导下,在梗阻或狭窄的消化道内放置支架撑开肠道或阻塞部位,以重建消化道畅通功能,可替代传统结肠造瘘术,进行充分肠道减压,缓解梗阻症状,属于微创手术。这类手术具有安全、简便、高效的特点,再加上创伤小、治疗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免去了患者造瘘后携带粪袋的困扰与不便,因此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肠道支架置入术的适应症包括:晚期消化道肿瘤伴消化道狭窄、难以耐受手术的消化道肿瘤患者、消化道良性狭窄多次扩张后效果不佳等。此类治疗方法对于手术者的技术水平、经验值要求较高,是对手术者专业能力的一种考验。
术前,我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乔晓博士、主治医师梁凤博士经过团队讨论,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术前介入手术路径、介入方案,术中操纵导丝、导管、球囊的手术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应急突发状况、术后处理等一整套治疗方案。准备充分后,梁凤博士在副主任乔晓博士的指导下为患者完善肠镜检查,进镜约15cm,见环周新生物,肠腔狭窄,普通肠镜无法进镜。于是梁凤博士使用超细内镜,经过不断尝试和体位变换内镜终于通过肠道狭窄部位,随即放置导丝、置入支架,跨越狭窄段,手术操作顺利,支架置入后立即见梗阻处大便排除,腹痛腹胀等症状立即缓解消失,手术效果明显。
梁凤博士为患者手术
术后,杜先生怀着激动的心情连声说:“终于痛快了!这还得感谢消化内科的医生们,是他们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造福了我们这些结肠癌患者啊!”
乔晓博士简介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康复医学会消化康复专委会委员;市医学会消化内镜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大探头超声内镜的诊治、内镜下胆总管取石、小肠镜诊治技术等。
梁凤博士简介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第15届世界食管疾病暨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工作质量技术竞赛全国总决赛优胜奖,淮安市优秀青年医师,擅长大探头超声内镜的诊治、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