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硬实力!专家微创手术精巧“松开”心脏“急刹车”,让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迎来新希望
突破性技术
新技术 硬实力
微创治疗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晕厥
日常生活中也称为“晕倒”
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不管是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或者儿童
都可能发生过晕厥
但引起晕厥的原因却有很多种
其中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危险不可忽视
我院心内科刘亚洋博士带领的
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组
成功开展突破性技术
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带来了福音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现在有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一年来,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刘亚洋博士在淮安市率先完成了多例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术,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标志着我院在心脏疾病治疗领域又率先在全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标志着我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达到了新的高度。今天我们通过三位患者的治疗经历,来一起了解这一“神奇”的技术。
反复晕厥3年病因不明
专家巧手根治再未发作
75岁的患者苏女士于3年前没有明显诱因出现一过性意识不清,发作前有双眼发黑、胸闷、心悸等前兆症状,后多次发作,于多家医院就诊无果,逐渐发作更加频繁,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常常伴有担心、焦虑。经多方咨询得知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技术实力强,于是慕名前来找到刘亚洋博士就诊。刘主任经直立倾斜试验、心电生理等检查,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刘亚洋主任为她做了心脏迷走神经节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至今苏女士再也未出现晕厥发作,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晕厥是因高血压?
实为心脏神经功能紊乱
51岁的患者夏先生近1年来多次在咳嗽后出现意识丧失,每次持续约10余秒钟。既往除高血压以外无其他疾病史,慕名来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入院后,医生予以查直立倾斜试验等,明确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刘亚洋主任为患者做心内电生理检查,并为夏先生做了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术,术中在消融靶点部位时患者迷走反射特别明显,改良消融后患者迷走反射症状显著改善,达到理想效果。
晕厥合并早搏、房速
一个手术全搞定
55岁的患者郭先生因晕厥入院,医生详细与其沟通后得知,患者每次晕厥发作均与体位改变相关。经完善辅助检查提示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排除癫痫及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提示合并有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刘亚洋主任为其做心电生理检查,行房速射频消融,同时为患者做了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术,患者术后恢复好,同样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刘亚洋主任为患者手术
我院心内科心电生理团队经过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成功将射频消融技术应用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射频消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在心脏相应位置分布着迷走神经节,发挥着心脏“刹车”的作用。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术就象“松一松汽车刹车”,让心脏交感神经占相对优势,给心脏“加加油”。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患者局部麻醉下,通过血管将射频导管送入患者心脏,使用三维标测系统对心脏迷走神经活性高的区域进行精准消融。这一方法有效降低了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从而显著减少了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作。整个过程通常在1-2小时内完成,患者术后短时间即可下床活动,恢复期短。
刘亚洋主任已经成功为多名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实施了射频消融手术,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随着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更多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受益。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常见的晕厥类型,主要特征为突然晕倒。通常由情绪压力、疼痛或长时间站立等因素触发,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和心率减慢。主要表现为突然失去意识,几秒钟或几分钟后能自行恢复。这是由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或血管调节功能异常引起的。当心脏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抑制心脏跳动,外周血管扩张导致血压降低,使脑灌注不足,导致一过性意识丧失。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但效果往往有限,且易复发。
刘亚洋主任此前在本地区率先开展绿色电生理、超声引导心脏介入治疗系列技术集群、复杂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消融、房颤冷冻消融、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等多项起搏电生理新技术及左心耳封堵、房间隔封堵、卵圆孔未闭封堵、房间隔造瘘等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一直秉持创新引领的理念。我院心内科将继续致力于心脏疾病的研究与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门诊时间:每周五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