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惊现呼吸“路障”!看麻醉“尖兵”如何为百岁老人续写生命传奇!
提到麻醉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就是
“打一针、睡一觉”
殊不知,有些情况下的麻醉
风险是极大的!
对于麻醉医师来说
遇到困难气道
尤其是急症困难气道
简直是一场“噩梦”
往往意味着一场严峻挑战
对患者来说,更是命悬一线!
近日,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成功为一位近百岁高龄的咽部占位患者完成高难度困难气道麻醉。
患者刘先生(化姓)今年97岁高龄,近8个月来感到呛咳、疼痛、伴声音嘶哑,稍作运动便会呼吸困难。在家人陪同下,患者前往当地医院行喉镜检查,发现喉腔有一肿物,但由于患者年龄太大,当地医院未做处理。最近一段时间,患者感到饮食呛咳更加严重,经多方咨询,得知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技术实力强,于是慕名前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张学文主任医师接诊后,经过细致检查和评估,决定为其实施手术治疗。
“这位患者除了年龄带来的麻醉挑战,最重要的是困难气道问题,这意味着我们有一场‘硬仗’要打,哪怕一个极小的失误都会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麻醉科副主任解成兰博士说道,该患者属于可预料的困难气道,可从容制定困难气道管理策略包括不同情况(如清醒插管/保留自主呼吸插管、通气/插管困难、无法通气或插管、气道管理失败替代方法等)的应对策略,以及非侵入性设备的首选使用顺序,在适当情况下进行清醒插管,若困难可采用组合技术,但应注意时间、尝试次数和氧饱和度,提供并测试面罩通气,限制插管尝试次数,确定侵入性气道干预首选方法,确保由训练有素人员操作,准备替代干预措施,必要时启动ECMO。
解成兰博士带领团队为患者麻醉
该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后,张学文主任邀请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科、心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影像科等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制订详细的诊疗方案。麻醉科解成兰博士团队对该患者进行充分的气道评估,结合患者症状体征以及各项气道检查技术如CT、MRI、电子喉镜等,制订具体的气道管理方案。因其咽喉部占位(22mm×15mm)较大,电子喉镜检查时发现声门暴露困难、入手术室后充分表面麻醉后直接喉镜检查同样发现声门暴露困难,只能看见会厌及部分肿瘤组织,无法看到声门,如果按常规的快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很可能引发窒息、大出血甚至呼吸心跳骤停!解成兰博士坦言,“这就像蒙着眼睛在刀尖上跳舞,还是位近百岁的老人。”考虑到患者可能存在面罩通气困难和/或气管插管困难且高龄患者配合度较差,同时为减少患者插管时应激反应,故谨慎地采取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而非完全清醒气管插管。
麻醉团队迎难而上
成功为患者插管
面对这场“不能失败”的挑战,解成兰博士团队首先采用气管软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但因肿瘤遮盖声门面积大,且气管软镜头端过软无法顺利越过肿瘤进入气管,然后又尝试了可视喉镜与气管软镜组合进行插管但因同样原因失败,最后采用可视喉镜在会厌下盲探成功插入带较硬管芯的6.0#加强气管导管,“成功了!”当监测仪传来规律呼吸波形时,所有人长舒一口气。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张学文主任医师为患者手术
在麻醉团队的保驾护航下,由张学文主任带领的手术团队成功为患者完成肿物切除,解除气道梗阻,使其能够顺畅呼吸。
多年来,淮安市二院麻醉科团队积累了丰富的困难气道处理经验,掌握了很多解决危险困难气道的“绝招”,比如可视喉镜下插管、可视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可视光棒引导插管及环甲膜穿刺通气或逆行引导插管等等。作为手术室的“幕后英雄”,麻醉科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的麻醉技能、密切的团队配合、充分的预案处理,为全院手术提供了坚实保障,为他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