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肾” 联盟,“球囊魔法”拯救透析患者“生命线”!
小小的血管
承担着血液运输的重任
对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来说
它们更是性命攸关的“生命线”
这些血管有时也会“闹脾气”
出现狭窄甚至堵塞的状况
此时
肾内科和超声医学科的医生们
如同超级英雄般登场
拯救这些岌岌可危的血管
一场“血管保卫战”的序幕悄然拉开
……
近日,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联合超声医学科开展了多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PTA),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有力地保障了他们的“肾命线”。
肾内科主任李海伦博士
带领团队为患者查房
今年53岁的周女士(化姓),9年前因腰酸、无力、全身水肿、泡沫尿等症状来到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就诊,经详细检查后,被确诊为尿毒症。此后,周女士一直依靠行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每周需要进行3次透析,以维持身体的基本代谢平衡。然而,近日周女士在透析过程中,敏锐地察觉到右手腕内瘘震颤减弱,血液透析流量也明显减低。察觉到异常的她,立即来到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肾内科李海伦主任接诊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仔细检查发现患者右侧头静脉瘘口近端头静脉狭窄。由于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周女士无法及时进行透析,体内的肌酐迅速升高。时间紧迫,肾内科主任李海伦博士、蒋伟医师与超声医学科樊云清主任迅速组成手术团队,共同为周女士开展了超声引导下自体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PTA)。
术中,手术团队凭借精湛的医术和默契的配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一个操作步骤。在超声的实时引导下,他们精准地穿刺血管,置入导丝,将球囊小心翼翼地输送至血管狭窄病变处。随着压力泵的启动,球囊逐渐打开,狭窄的病变部位被一点点扩张开。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肱动脉血流量成功达标,意味着周女士的内瘘通畅性得到了有效恢复,为血液透析的充分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李海伦、樊云清主任团队
为患者手术
和周女士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64岁的张先生(化姓)。张先生也是一位长期依赖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他的内瘘也出现了狭窄问题。透析流量的不稳定,让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原本就虚弱的他更加憔悴。当得知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能够开展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时,张先生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满怀希望地来到了李海伦主任的门诊就诊。
李海伦主任为患者查房
肾内科和超声医学科的专家团队在详细评估了张先生的病情后,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手术当天,专家们全神贯注,凭借高超的技术,顺利完成了球囊扩张术。术后,张先生的内瘘血流量明显改善,他激动地说:“真的太感谢医生们了,感觉自己又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又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PTA)
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PTA)是在超声引导下,通过穿刺针经皮肤穿刺血管,置入导丝,再沿导丝将球囊输送至血管狭窄病变处,然后使用压力泵打开球囊,将狭窄的病变扩张开的过程。这项技术不仅仅能扩张血管狭窄病变,还具备去除血栓的强大功能,能够将闭塞的血管重新疏通,从而确保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与传统手术相比,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具有诸多显著优势。它创伤小,对患者身体的损伤微乎其微;恢复快,患者术后能够迅速恢复,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而且无需使用造影剂,避免了造影剂对患者身体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也没有辐射伤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对于血管条件较差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开展的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已经帮助了众多像周女士、张先生这样的患者。通过该技术,患者的内瘘通畅性得到了有效恢复,血液透析得以顺利进行,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这一技术的常规开展,不仅体现了医院在肾病治疗领域的专业实力,更彰显了医院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不断追求卓越医疗服务的理念。未来,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和超声医学科将不断探索创新,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为更多肾病患者带来福音,为广大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