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战神”硬核救命!淮安市二院急救天团实力“代言”生命奇迹,心梗患者绝境重生
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病房里,47岁的邵先生正和家人轻声交谈,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平静与感激。谁能想到,就在不久前,他还在生死边缘挣扎,是淮安市二院急诊与重症医学部医护团队运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联合多学科力量,成功将他从死神手中夺回。
图片
1
命悬一线
冠心病突发,生命危在旦夕
前段时间的某天中午,邵先生突然感到一阵剧烈胸痛,仿佛有重物压在胸口,让他几乎无法呼吸。家人紧急将他送往当地医院,急诊检查显示,邵先生为急性心肌梗死,情况危急,该院医生立即采取行动,为邵先生实施了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并进行“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植入术”。然而,邵先生的病情实在太重,术后生命体征极不平稳,多次发生室颤。室颤意味着心脏失去了有效的收缩,无法泵血,每一次发作都是对生命的严峻挑战。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部石岩主任接到会诊请求后,迅速前往该院,经充分评估判断患者急需ECMO技术的生命支持,否则危在旦夕。
2
技术护航
“人工心肺”,为生命续航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的ECMO团队接到任务后,迅速行动。医护人员熟练地为邵先生建立VA-ECMO通路。“当看到血液经过氧合器后变得鲜红,重新流入患者体内,我们知道,生命的希望又近了一步。”参与救治的杨海晨副主任回忆道。在ECMO的支持下,邵先生的全身器官得到了有效的供氧,血流动力学逐渐稳定下来。但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治疗过程依然充满挑战。
杨海晨副主任与团队成员
在当地医院为患者
进行ECMO上机
ECMO治疗期间,邵先生面临着出血、感染、血栓等多重风险。这些风险就像潜伏在暗处的敌人,随时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发起攻击。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重症医学科团队联合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血液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制定了精细化的治疗方案。
在抗凝治疗方面,医生们需要精确计算抗凝药物的剂量,既要防止血栓形成堵塞管道和血管,又要避免出血风险。护理团队更是24小时坚守在患者床旁,密切监测设备参数和生命体征。每一次数据的微小变化,都牵动着他们的心。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四天后,邵先生的心脏功能逐渐恢复,具备了撤除ECMO的条件。当ECMO设备缓缓撤离,医护人员和家属们都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3
生命重燃
从危重症到康复,感恩与希望并存
如今,邵先生已经转入普通病房,病情逐渐好转。他回忆起那段与死神抗争的日子,感慨地说:“是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他们的专业和负责让我坚信,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就会全力以赴。”家属们更是对医护人员充满了感激,多次向团队表达谢意。
这次救治的成功,是ECMO技术的一次精彩应用,更是多学科协作的胜利。从外院的紧急会诊、ECMO上机到转运,再到重症医学科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无缝衔接。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与家属交流
在医学的道路上,每一次与死神的较量都是一场硬仗,但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部的医护人员们始终坚信,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为生命保驾护航,让更多的患者在黑暗中看到光明,重燃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