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束缚,自由呼吸!我院康复医学科重症康复团队以强劲实力点亮患者的生命之光!
孙先生今年80岁,3个月前,他因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术,术后意识模糊,不能言语,只能通过鼻饲饮食。患者出院后曾在多家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但疗效欠佳,其身体状况未达到拔管标准,呼吸依然依赖于气管切开套管。得知我院康复医学科技术实力强,家人于是带着孙先生来到我院厦门路院区康复医学科寻求进一步治疗。
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李雪静博士
查看患者呼吸功能
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雪静博士查看患者后,对其病情进行了详细评估,认为这是一例高龄、营养不良、吞咽困难、气道通畅性差、不能耐受堵管的拔管困难患者,存在的问题较多:如胸廓活动弹性差、呼吸力量弱、咳嗽力量及自主咳嗽能力欠佳、咽反射减弱、存在一定的误吸风险等。
气管切开套管示意图
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和硅胶套管,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常见手术。脑血管疾病、重症肌无力、脑炎、癫痫持续状态等患者,由于病变累及呼吸中枢、呼吸肌肉,或病情危重至昏迷,并发呼吸道阻塞、支气管痉挛等出现呼吸功能衰竭,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术辅助呼吸。长期留置气切套管会带来很多副作用,如气道狭窄和肉芽形成、出血、局部感染、影响吞咽、咳嗽和声带功能障碍等。另外有研究表明,长期带管患者的感染风险和死亡率均会增加。所以尽早拔除气切套管是神经重症患者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
李雪静博士仔细研究后,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充分评估患者的误吸风险及吞咽功能,确认患者无误吸风险后,即安排患者进行气切套管气囊放气,患者耐受后将塑料套管更换为金属套管;同时李雪静主任医师指示呼吸治疗师使用气道廓清技术加强患者气道分泌物清除能力。
康复团队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李雪静主任医师介绍,气管套管的拔除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对患者的吞咽功能、气道通畅性、咳嗽能力、分泌物清除能力进行专业的评估。如果盲目拔除气切套管,可能会造成痰阻气道,甚至气管再切开的后果。
治疗10天后,李雪静博士安排康复团队对患者气道通畅性及咳嗽能力进行评估,均达标后进行试堵管试验。但因患者年龄大,拔除气切套管仍存在不可预测的风险,在与家属沟通并做好各项预案后,医护团队成功为孙先生拔除气切套管。
对孙先生而言,高龄、基础病多、长期卧床、营养差、气管切开无一不是康复路上的绊脚石,给孙先生的健康蒙上一层阴霾,但是我院康复医学科在气管套管拔除方面经验丰富,康复团队精准的治疗方案,为孙先生送去了一缕阳光。下一步,康复团队将为其进行鼻饲管拔除。
康复团队为患者拔除气切套管
近年来,我院康复医学科在科主任许将教授和副主任李雪静博士的带领下大力开展重症康复,以改善患者功能障碍为核心,以提高患者生活水平为目标,利用各种康复手段让患者从活下来到活的更好,从生命延续到更高的生存质量的转变。团队具备丰富的气管拔除经验,且评估设备完善,能够较好的完成气管切开患者的系列评估,目前已成功拔除气管套管多例,拔管成功率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