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杀手”历经多种治疗又复发,精准放疗再现神奇效果!
关于胸部的肿瘤
大家听得最多的是肺癌
但是还有一种恶性肿瘤
由于身处位置隐蔽
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
它就是纵隔肿瘤
因此而被称为“隐秘的杀手”
54岁的左女士(化姓)家住金湖县,2019年8月的一天,左女士因胸闷不适在当地医院进行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其纵隔占位伴多发淋巴结肿大。为明确诊断,患者在家人陪同下前往南京某省级医院就诊,最终病理结果确诊为纵隔低分化鳞癌。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患者先后调整过多次治疗方案,但经复查,医生发现肿瘤控制仍不佳。左女士辗转省内外多家医院,间断尝试化疗、中医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处理,肿瘤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周立庆主任带领团队制定治疗方案
2024年年初,患者胸闷、体力下降的症状逐渐加重,在当地医院查胸部CT提示前纵隔偏左侧见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影,最大层面大小约14.0x7.0cm,灶内可见点状钙化灶,病灶与主动脉弓及心包分界不清。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左女士一家经多方打听,得知我院放疗科设备先进、技术实力强,于是慕名前来就诊。
放疗科副主任夏建洪查看患者病情
周立庆主任与夏建洪主任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考虑她的纵隔肿瘤复发。经全科讨论后,团队为患者制定了放化疗同步联合免疫治疗的优化方案,总量计划PGTV 50-60Gy/25-30f,其间同步“卡瑞丽珠单抗+多西他赛”方案治疗2周期。治疗期间患者症状逐渐改善,复查病灶明显缩小。下图为2024-5-6治疗0天(左)VS 2024-5-24治疗15天(右)对比。
红色线条勾勒的是治疗前病灶范围,橙色线勾勒的是治疗15天病灶范围。
下图为2024-5-24治疗15天(左)VS 2024-6-10治疗25天(右)对比。橙色线勾勒的是治疗15天病灶范围,绿色线条勾勒的是治疗末25天病灶范围。
治疗结束患者胸闷及乏力症状明显改善,病灶缩小。虽该患者放疗PGTV 50Gy/25f结束,疗效还有待后续监测评估。
“纵隔”这个专业的解剖术语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陌生的,“纵隔肿瘤”更是闻所未闻。纵隔是人体胸腔内的一处结构。胸腔里最大的器官是肺,左右各一,在左、右肺之间的这一部分结构就叫纵隔。纵隔肿瘤起源于纵隔或由纵隔外长入纵隔内的肿瘤。肿瘤的性质与发生部位密切相关,92%的纵隔肿瘤发生于成年人。前纵膈最常见的肿瘤为胸腺瘤,后纵隔最常见的肿瘤为神经原性肿瘤。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纵隔肿瘤一旦明确诊断,只要身体条件允许,肿瘤首选手术切除。对于较小的良性肿瘤,如果症状不明显,可以观察不做手术,如果良性肿瘤较大,或长的位置不好,医生也会建议患者手术。要注意良性的纵隔肿瘤并不是一直不变,它只是发展速度比恶性的慢,有时良性的纵隔肿瘤会变成恶性,有时良性肿瘤,会破溃,引起严重的感染,纵隔里包含那么多重要的器官,即使是良性的也要定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