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刀尖“绣”出保肛奇迹,超低位直肠保卫战惊现教科书级操作!
近日,63岁的张先生(化姓)因反复腹泻在当地医院就医,竟在直肠发现一个约5cm大小且随时可能癌变的巨大绒毛管状腺瘤!更棘手的是,肿瘤紧贴着肛白线及内痔血管丛,手术中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出血或肛门失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红玲为其进行无痛内镜下手术治疗,手术效果显著,肿瘤被完整剥离,患者术后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已顺利出院。
1
无痛肠镜下的"毫米级拆弹"
张先生被查出肠道内有“巨大绒毛管状腺瘤”,内心十分忐忑不安,但当地医院因为手术难度较大,建议患者前往上级医院接受治疗。经过多方咨询,张先生慕名来到淮安市二院消化内科门诊,找到李红玲主任医师就诊。
李红玲主任医师研究患者病情
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李主任接诊后,仔细研究患者病情发现,病灶靠近肛管,血管丛丰富,术中极容易出血,手术难度较高。但对于经验丰富的李主任而言,此类手术已常规开展,因此她轻声细语安慰患者说:“你的病变部位虽然比较特殊,且病变范围大,但可以在内镜下进行切除,睡一觉手术就做好了。当下肠道息肉人群众多,只要及时发现,在内镜下摘除掉且定期复查,不会发生严重问题。”张先生听完,坚定地表示:“李主任,我相信你!”
李红玲主任为患者进行手术
在完善相关检查排查禁忌症后,李主任为张先生进行了直肠低位肿瘤ESD术,术中,李主任先予粘膜注射,在靠近肛管处予浅注射,防止刺穿深部大血管,病灶隆起,用鲲鹏刀在病变周围环切,近肛管处予浅切开、浅剥离,正镜和倒镜交替进行粘膜剥离,以电凝为主,无明显出血,手术视野清晰,病变切下后送病理,然后对创面每一根血管进行烧灼处理,防止迟发性出血,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病理提示为“绒毛管状腺瘤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患者无出血、无疼痛,排便正常,目前已顺利出院,患者全家万分感激。
2
专家揭秘肠道"定时炸弹"
李主任介绍,大肠息肉是常见的肠粘膜病变,绝大多数为腺瘤,有四种病理类型,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四种,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癌变风险高。大肠腺瘤因与大肠腺癌密切相关,已公认为癌前病变。若能在未发展到浸润癌之前发现并切除息肉,即可取得预防大肠癌的疗效。该患者绒毛状腺瘤,非常容易恶变,恶变后则需要切除肛门,后果严重。
ESD技术即粘膜剥离术,已经在临床广泛开展,但如果病灶较大、病变位置特殊,有术中大出血、穿孔风险,考验医生的胆略、耐心等,具有一定挑战性。张先生的病变位置低紧贴肛管,血管丛丰富,在内镜下手术视野差,操作难度大,需要正镜和倒镜反复交替操作,采用浅注射、浅切开、浅剥离、电凝为主,没有出血及肌肉损伤,顺利完成病变完整切除,保护了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手术策略。
专家介绍
李红玲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徐州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
擅长领域:擅长内镜下诊治消化道出血,特别是肝硬化伴大出血,开展内镜下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套扎及硬化治疗多年;擅长幽门螺旋杆菌诊治;擅长小肠镜检查,治疗,擅长炎症性肠病规范诊治及使用生物制剂治疗;擅长急慢性腹泻诊治;擅长应用早期液体复苏及足量补液、中药大承气汤、十二指肠营养管内营养、CRRT、腹穿引流等措施安全救治急性胰腺炎病人;擅长ERCP予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镜下取石。擅长应用ESD、EMR技术内镜下治疗早癌及胃肠息肉,常规开展内镜下环形超声及线阵超声检查、消化道狭窄扩张术等。擅长诊治各种疑难杂症、肠系膜缺血。
社会任职:消化科主任医师,徐州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研究型医院门静脉高压专委会委员,省胃肠动力学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