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鹅卵石”丨内科胸腔镜:胸膜疾病的“黄金眼”一探究竟
近日,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凭借先进的内科胸腔镜技术,成功为一名因“左侧胸部疼痛”就诊的中老年患者明确了病因,并制定了精准的治疗方案,最终帮助患者实现病情控制、顺利出院。这一案例不仅展现了我院在呼吸系统疑难疾病诊疗领域的技术实力,也凸显了内科胸腔镜技术在胸膜疾病诊疗中的核心价值。
1
胸痛背后的隐匿危机
65岁的韩先生(化名)平素身体健康,生活平静,但1个月前突发的左侧胸部剧痛打破了他的生活节奏。在当地医院初步检查后,超声提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这一结果让韩先生倍感焦虑,这“莫名胸腔积液,从何而来?”。为寻求进一步诊治,韩先生来到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
主任医师周黎阳、副主任医师徐传芹、主治医师李刚立即查看了患者肺部影像资料并进行研究,发现韩先生胸腔积液量较大,胸水及血肿瘤指标均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胸膜多发结节,但多次胸腔积液检查均未发现癌细胞。结合患者年纪较大、无明确基础疾病等特点,团队高度怀疑恶性积液可能。为快速锁定病因,在周黎阳主任医师、徐传芹副主任医师指导下,李刚医师为韩先生采用内科胸腔镜检查术进行精准诊断。
呼吸介入团队为患者行胸腔镜检查
2
内科胸腔镜:胸膜疾病的“黄金眼”
传统胸腔积液的诊断主要依赖胸腔穿刺抽液、生化检测及脱落细胞学检查,但这些方法存在灵敏度低、耗时长、阳性率不足等局限性,尤其对胸膜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的诊断效率有限。而内科胸腔镜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而内科胸腔镜,号称胸膜疾病的“黄金眼”在韩先生的诊疗过程中,李刚医师在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麻醉下为其施行了内科胸腔镜检查。通过仅1厘米的微小切口,高清内镜系统直接进入胸膜腔。术中发现,患者胸膜表面广泛分布着大小不等的结节样病灶,部分区域呈“鹅卵石样”改变,高度提示恶性肿瘤胸膜转移。
胸腔镜下患者“鹅卵石样”病灶
团队随即对患者的典型病灶进行精准活检,病理结果最终证实为小细胞肺癌胸膜广泛转移,明确诊断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立即启动肿瘤多学科会诊(MDT)。病理科精准分型确认肿瘤来源,影像科提供全身评估,肺部肿瘤科根据最新指南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放疗科评估放疗的可行性……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确保了治疗方案的规范性与科学性。经过系统治疗,近日,韩先生胸痛症状明显缓解,胸腔积液得到有效控制,最终顺利出院。
3
技术优势:微创与精准的完美融合
相较于外科胸腔镜,内科胸腔镜具有显著优势:
操作微创:仅需局部麻醉,通过1个微小切口即可完成检查,患者耐受性好;
实时精准:可直视胸膜腔全貌,对可疑病变进行多角度、多部位活检;
快速诊断:病理标本获取直接,显著缩短确诊周期;
治疗一体:在诊断同时可进行胸膜粘连松解、胸腔积液引流等治疗。
在韩先生的诊疗过程中,团队不仅通过内科胸腔镜快速锁定病因,还同步进行了胸膜固定术,有效控制了胸腔积液的增长,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诊断—治疗一体化”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呼吸介入技术的先进性。
韩先生的成功救治,是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践行"精准医疗"理念的生动写照。未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让更多胸膜疾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国际接轨的优质医疗服务。内科胸腔镜技术这把"生命探针",必将为更多患者刺破疾病迷雾,点亮生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