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因为只有一次。当生命在死亡的边缘徘徊时,人的多个器官功能衰竭时,谁能唤醒他们昏睡的灵魂,谁能从生命的悬崖峭壁上拉回九死一生的人,是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他们把一个一个高危的病人抢救过来,再转到病房治疗。奋力斩断鬼门关之路的RICU是怎样的一个科室,是怎样的一群医护人员?日前,笔者走进我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倾听了他们的讲述……
RICU是2015年刚刚完成升级改造的全新病房,拥有病床12张,室内宽敞明亮,一台台高新设备置放在病人的床头,医护人员紧张而有序的忙绿着。护士长徐莉告诉笔者,RICU的患者有几大特点:年岁高、生命垂危、生活无法自理、家属不能陪护。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除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外,最重要的事情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她说,家人不在身边,病人特别渴望与人交流。护士每天都专门抽出时间来到床前,问长问短,送去关爱,投去鼓励的眼神。此外,帮病人擦身、喂饭、洗脸等生活起居,护士全部承担了起来。
据该科主任、万玉峰博士介绍,呼吸科能有今天这样的规模、这样的设施,得益于领导的重视和超前意识。他说,RICU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呼吸重症监护的医疗功能反映医院整体的抢救治疗水平。该科至1985年建科以来,历经三十年的不断开拓创新,逐步发展壮大,自2000年起一直为淮安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科室建有肺功能室、纤支镜室、多导睡眠监测室和呼吸疾病研究室等专科临床实验室,拥有全套肺功能仪和气道反应测定仪、纤维支气管镜、多导睡眠监测仪以及20多台不同类型的呼吸机、排痰机、呼出气NO测定仪等先进设备。可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慢性呼吸衰竭、重症肺炎、重症哮喘等危重疾病进行有效的诊治。科室设有医护人员40名,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3人,其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研究生6人。科室现有固定病床40张,年收治患者2000余例,年门诊量达20000余人次,年内镜检查达300余人次,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80%以上。学科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目前培养硕士3名,承担了7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先后在核心期刊以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SCI收录论著6篇,先后获得市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3项、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6项。
说到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万主任如数家珍,他说目前该科常规开展以下项目:1、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CPAP);3、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电子支气管镜、床边支气管镜、全麻气管镜);4、呼吸介入技术: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大咯血;5、过敏原测定及脱敏治疗;6、呼出气NO测定;7、肺功能测定:包括常规肺通气功能、残气及弥散功能、脉冲振荡气道阻力测定、频谱微分图、阻抗容积图、结构参数图、支气管激发试验等,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