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三千多公里从天山脚下到大运河畔的无私大爱,给年轻生命按下“重启键”!
凌晨的淮安冬雨霏霏,寒意逼人,但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层流仓内,洋溢着浓浓的暖意。1月21日凌晨3点,来自新疆的一名志愿者无偿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注入了淮安一名患者的体内。这场跨越三千多公里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得以顺利完成。
淮安市二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张兴霞(右一)护士长于友欢(左二)在南京禄口机场接收造血干细胞
患者妻子张女士(右二)拿到造血干细胞
1月20日晚上11点左右,在南京禄口机场候机大厅,装有146毫升造血干细胞的“救命”背包,从新疆的配送人员手上交到了淮安市二院医务人员的手中,也给亟待救援的患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这一份沉甸甸的造血干细胞,是患者重获新生的唯一希望。血液科护士长于友欢说:“在干细胞采集完的第一时间,委托专人从新疆乘坐飞机,把干细胞运送到南京禄口机场,同时我们早早地等候在南京禄口机场。接到干细胞的第一时间,我们立即马不停蹄赶回医院,以最快的速度将造血干细胞尽早的回输到患者体内。”
造血干细胞被送进净化仓
造血干细胞顺利输入患者体内
据了解,这名接受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肖先生今年三十岁,是家中独子。2020年6月,他被诊断出患有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这种疾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如果不进行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在无亲缘干细胞来源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在中华骨髓库内找到了这位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全相合供者,对方也非常愿意为千里之外这位年轻的生命捐献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是肖先生的唯一希望
据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张兴霞介绍说:“当造血干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患者病情比较平稳,我们接下来主要是观察患者的造血重建情况。血液科所有医护人员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挽救这位年轻人的生命。”
患者妻子写的感谢信将被送到捐献者手中
在得知丈夫有了新生的希望后,患者的妻子张女士激动不已,当即写下了一封感谢信,希望能转交到干细胞捐赠者手中。张女士说:“感谢这位志愿者给我们无私捐献的干细胞,如果没有这个干细胞,我的丈夫就没有生存下去的机会了,我们全家都特别感谢他。我现在内心很激动,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谢谢他对我们全家的恩情,只有写一封感谢信聊表我们的心意。”
医务人员抱着沉甸甸的造血干细胞为患者送去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