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二院开展首届ECMO病友会
“风雨过后彩虹现,生病过后身体健,从此安康不会欠!”“在今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都能心如花木,向阳而生!”……1月28日上午,市二院举办ECMO病友联谊活动,医护人员亲手绘制“送你一朵小红花”祝福卡片,送给战胜病魔的患者病友,更送上了爱与温暖。
近年来,市二院始终秉持生命至上理念,用精湛医术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护航。2019年,该院正式成为江苏省人民医院体外生命支持中心淮安分中心,并于当年在全市首次利用ECMO技术(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救治患者,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35例,挽救了更多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为生命续航。
暖心!送你一朵小红花,是希望的小红花
虽然室外天气寒冷,但市二院体检中心五楼活动室里却是喜气洋洋,急诊与重症医学部医护人员与ECMO病友代表欢聚一堂,迎来该院首届ECMO病友联谊活动。“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活动!”半个月前曾命悬一线,辗转至市二院抢救的淮安区43岁的瞿女士,在ECMO技术支持下顺利闯过“鬼门关”,即将出院的她特别兴奋,“是ECMO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很感恩,现在每活一天都是赚的!”
市二院精心筹划准备此次的联谊活动,不但给患者提供免费体检,急诊与重症医学部主任医师杜叶平还带来生动的健康讲座,并现场答疑解惑;市红十字会给病友代表发放慰问金。最暖心的“送你一朵小红花”环节更是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
“最近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特别火,影片中那朵朴素的小红花,不仅是对患者,更是对每一个积极生活的人的奖励。我们也想用自己的方式,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生活。”急诊与重症医学部护士何洁告诉记者,她跟科室同事商量了一下,决定亲手绘制贺卡,写上医护人员对患友的“真情告白”,送上满满的祝福。“很感动!” 62岁的王大爷经历了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紧急状况,是医护人员没日没夜的精心照顾让他重新获得了健康。“这张特殊意义的贺卡,我一定会好好珍藏!”王大爷久久握着医护人员的手热泪盈眶,连声道谢。
奇迹!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沉寂的心脏再次跳动
2019年12月29日,51岁的孙女士因重症肺炎入院使用ECMO技术支持,经过治疗后现已康复出院;2020年4月7日,37岁的王先生因心跳骤停、急性心梗入院使用ECMO技术支持,经过治疗后现已康复出院;2021年1月1日,43岁的瞿女士因心跳骤停、垂体危象入院使用ECMO技术支持,经过治疗准备出院……参加此次联谊活动的病友代表,最小的年龄只有20多岁,最大的年龄66岁,他们都曾与死神擦肩而过。
据急诊与重症医学部副主任医师石岩介绍,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是通过在体外建立人工心肺,代替已经衰竭的心脏和肺的功能,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一般在传统治疗手段都失败的情况下才会使用的唯一机会,常常被视为是“救命稻草”。“它是一项支持手段,为治疗患者的原发病争取时间,为器官功能的修复赢得时间,创造更多的救治机会从而获得第二次生命。”石岩说。
即便是唯一的机会,ECMO也有很大技术难度和风险,顺利启动ECMO治疗仅是第一步,后面可能还要面临出血、血栓、感染、末端肢体缺血、血管损伤、动脉狭窄等一系列潜在的挑战。“从患者上机那一刻起,2名医护人员24小时守在床边,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随时调整参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石岩说,应用ECMO技术,考验的是医院救治的综合能力以及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ECMO技术的管理和维护都要比普通重症患者付出更多的时间、耐心和精力,毫厘之差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可以这么说,他们的生命,是医护人员一分一秒抢回来的。”
“家里人都说是奇迹!”61岁的刘先生激动地说。一个月前他突发急性心梗,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已经没有心跳,是120急救人员一路心肺复苏送到了二院抢救室,“我自己都不知道这么严重,家人都以为快不行了,没想到现在恢复得很好,很健康。”
起航!生命至上,守护健康
据介绍,市二院急诊与重症医学部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并连续多年为全市唯一一个急诊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全市最早独立开展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目前已累计开展35例,2020年全年开展14例,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省急诊专业领域排名第二。“这些病例的成功治愈,充分显示了我院ECMO技术已日趋成熟,也体现了我院胸痛中心、创伤中心等多学科诊疗团队的完美融合,标志着我院急危重症治疗水平不断上升新台阶。” 市二院党委书记郑东辉说。
“公立医院要有公立医院的担当。” 郑东辉表示,作为一所国家公立大型三级甲等医院,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市二院将以临床研究型医院为目标,以科研创新为动力,不断引进人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