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风暴眼”(一)】“苏大强”,“疫”家人!直击驰援南京、扬州核酸采样第“疫”线!
疫情当前
共同抗疫
直击驰援南京、扬州
核酸采样第“疫”线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疫情之下
淮安市二院医护人员
闻令而动
火速驰援南京、扬州
这场必须要赢的战争中
“十三太保”拧成一股绳
“苏大强”是一家!
今天我们带您走进
淮安市二院第一批
赴宁核酸采集队
淮安市政府副市长王红红(中)
代表市政府出席出征仪式
市卫健委副主任俞伟男(左)
主持出征仪式
淮安市二院领队孙彩凤(右)
代表我市驰援队员发言
01
火速集结
“大蓝鲸”我们来啦!
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
二级主任医师郑东辉教授
嘱咐大家
此次任务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
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
照顾好自己
全院职工等你们
胜利凯旋!!!
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郑玉龙为驰援南京队员点赞
7月22日早上5:00,淮安市二院第一批十名支援南京核酸采集队员集结完毕,在简短的出征仪式后,出发“大蓝鲸”,深入疫情“风暴眼”。
在行车途中,队员们一刻也不放松,虽然已练习过无数次,但大家依然再次复习采集咽拭子和穿脱防护服的流程及注意事项,领队孙彩凤反复交待大家,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
抵达南京雨花区后,队员们来不及休息,拖着行李箱就上战场,连续奋战了十三个小时。晚上10点,忙碌了一天的队员才来到入住的酒店。
拖着行李奔赴战场
02
使命担当
昼夜奋战是职责!
除了在采集点连续奋战,进行集中采集核酸,队员们还要上门采集居家隔离人群的核酸标本。队员们带上所有物资,穿梭在小区里、楼道间,此时的南京气温高达38度,每户采集完需要更换一套防护服,每次采集完衣裤已湿透,反复脱穿防护服,十几户人家跑下来,就连队员汪帅这样20多岁的小伙子双腿已经拖不动了,何况队伍里还有许多姑娘。大家一直忙到后半夜才能回到酒店,很快就进入梦乡。
队员们上门采集核酸
采集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群,有的小朋友看到穿着隔离衣的队员,还没采就已经吓哭了,这时候队员们秒变“孩子王”,哄得小朋友不哭不闹才是真功夫。有时候一次采样不成功,需要耐心指导和多次采样,遇到坐轮椅的行动不便的老人,队员们主动起身,弯腰为老人采集。一天下来,每个人都腰酸背痛,衣裤汗湿了好多次,味道十分“酸爽”,有的年轻队员开玩笑说“我真嫌弃自己”。
为小朋友采集核酸
为卧床老人采核酸
03
温情时刻
一家人不必言谢!
由于气温过高,工作强度太大,队员们往往都是轮流换班进行采集,可遇到人流量大、人手紧缺时,大家也从不含糊,一直坚守在岗位上。令队员们感到温暖的是,经常会遇到居民对他们的工作表示感谢和敬意,做完咽拭子后很礼貌地说一声“谢谢”,也有孩子奶声奶气地跟他们说声“阿姨,您辛苦啦!”“谢谢叔叔阿姨”等等,此时大家内心都会无比的自豪和欣慰,眼眶里的泪花与汗水一起划过脸颊,他们总会笑着说一句:“都是一家人,不用谢!”。
每个队员身上都留下“最美印迹”
04
星夜转战
疫情不退誓不归!
15天时间,昼夜奋战,顶烈日、耐酷暑,淮安市二院第一批赴宁核酸采集队共采集核酸样本38000余份,圆满完成支援任务,为南京甚至全省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二院力量。
每天踩着星光回住处
疲惫的队员席地而睡
8月3日晚上8点半,队员们还在采集点,突然接到紧急通知:连夜转战扬州支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虽然大家都忙碌了一天,但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完全看不出疲惫的样子,整理好行李立即动身,转战途中,大家互相打气:“蛋炒饭,我们来啦!疫情不退,我们不归!”
战酷暑、斗高温
他们克服困难,一往无前
以坚韧不拔的意志
以严谨求实的态度
以埋头苦干的精神
为疫情防控贡献了二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