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之间探查“蛛丝马迹”,“抽丝剥茧”寻得一线生机!
“疾病亮出了它的獠牙,而我的手中,不止有柳叶刀。”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万玉峰博士在临床工作中孜孜不倦,凭借过人的技术实力,诊断出众多疑难病症,多学、善思、明辨,让他在临床工作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呼吸系统的疾病往往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而且很多其他系统的疾病会累及呼吸道,表现为呼吸道症状,这就要求呼吸科的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全面的医学知识,只有明确诊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近日,万玉峰博士收治了两位持续咳嗽患者,他通过不同的方式,抽丝剥茧,寻找病因,最终明确诊断,为患者寻得一丝生机。我们一起来通过两个病例,了解万玉峰博士的“真才实学”。
1
去伪存“针”
细微之处寻真相
80岁的刘先生已经持续咳嗽3个月了,到当地医院做胸部CT检查,被诊断为肺炎,可连续治疗一个星期也没有好转,家人怀疑老人肺部有肿瘤。到底是什么病?明确病因需要取病理做活检才能确诊。然而,支气管镜只能观察到气管内的病变,对待长在气管外侧的肿物就无能为力了。
万玉峰博士(左)检查患者病情
万玉峰博士介绍说,以往患者需采取外科手术来取病理,但这种方法造成的创伤比较大,如果病理显示病变部位为良性结节,患者这一刀就“挨得冤”了。现在,我院拥有超声支气管镜,支气管镜前端的超声探头可以检测到气管外组织,医生在超声引导下可以对气管和支气管周围病变进行穿刺活检,通过病理检测得到明确的诊断结果。最终,病例结果显示为淋巴瘤,遂转至血液科进行进一步治疗。
2
一探究“镜”
明辨“良恶”定“真凶”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50岁的黄女士同样持续咳嗽3个多月,当地医院也以肺炎进行处理,可治疗一周后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加严重。转至上级医院就诊后,该院医生仍诊断为肺炎,可治疗仍不见好转。家人听闻淮安市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技术实力在本地区首屈一指,于是慕名找到科主任万玉峰博士就诊。

万玉峰主任为患者
进行超声支气管镜穿刺手术
万主任仔细研究患者的CT影像,虽然报告判定为肺炎,可他发现患者小叶间隔明显增厚明显,这一现象往往会被医生所忽视,仅注意到肺部的感染,从而判定为肺炎。万主任结合患者曾经患有乳腺癌的病史,结合其纵膈淋巴结肿大,判断其肺部病灶为乳腺癌的肺转移。为了证实这一判断,万玉峰博士及团队为患者进行超声气管镜下采取病理标本,检验结果证实了他的判断。患者经过系统化的肿瘤治疗,目前已好转。
近年来,万玉峰博士和团队采用超声支气管镜、硬质气管镜、气管内介入等先进技术,成功为众多患者的疑难病症进行精准诊断,其中既有80多岁的耄耋老人,也不乏中青年,在以前,这些患者都需要开胸手术进行病理活检,如今靠内科医生的内镜技术,都能成功解决。
万玉峰博士不仅临床经验丰富,而且锐意进取,不断引进最新的技术、开创诊疗新领域。科室近年来在我市率先引入超声支气管镜、硬质支气管镜等先进仪器,不断扩展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的诊疗范围。他还多次赴上海长海医院、上海东方医院等学习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最终带回最新的呼吸内镜技术,在市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推动并开展支气管镜引导下的各种穿刺消融、内科胸腔镜、支气管内超声(EBUS-TBNA)、气管支气管内支架、硬质气管镜等一系列新技术,其中许多技术填补了淮安乃至苏北地区的技术空白。逐渐缩小与省内顶级医院的技术差距,让患者不需长途跋涉就能享受到目前行业内一流的诊疗技术。
万玉峰博士简介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介入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老年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兼基层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学会呼吸分会重症组委员;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协会委员,淮安市医学会呼吸分会秘书;江苏省”333”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卫健委医学青年人才,淮安市五四青年提名奖,淮安市首届医学新星;主持过三项省级与两项市级研究课题。获得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淮海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得四项市级科技进步奖,五项市新技术奖。
擅长:呼吸危重症抢救、肺穿刺、超声气管镜和内科胸腔镜等呼吸介入操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