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研“内”功,解“泌”高手!记我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柏凤博士
提起内分泌科,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治疗糖尿病的专科。但其实内分泌系统分布于全身各个器官,一旦发生病变,牵一发动全身,对生长、发育、生育、血压、代谢及各个器官产生影响。肥胖症、痛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甲状腺、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等多类疾病都是内分泌诊疗范畴。而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需要内分泌医生抽丝剥茧,洞察本质。
从事内分泌专业19年,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柏凤博士用实际行动诠释出,专注和热爱是成就一名好医生的根本。
沉浸“内”家 步步为营求突破
2004年,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实习的柏凤因为表现突出,基本功扎实,在同一批实习生中脱颖而出,被留在内分泌科工作。刚工作的柏凤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她跟随前辈不断学习,磨练自身,很快就成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医者。
2007年,在科内领导前辈的支持下,柏凤作出一个重要决定:脱产前往徐州医科大学读研。能够在市二院工作,她和她的家人已经十分满意,但是三年的临床工作让她深深懂得,医学是一门终身学习的事业,只有不断进步,更新观念,才能与时俱进,为患者获取更多先进的诊疗技术,造福一方百姓。
2013年,柏凤攻读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师从肾脏病专家杨俊伟教授,致力于糖尿病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发表数篇SCI及中华文章,最高达7分多。时光荏苒,曾经努力求知的学子,如今已经成长为硕士生导师,致力于糖尿病肾病临床与科研,培养研究生三名。
柏凤博士进行技术分享
经过多年求索,柏凤博士的临床技能和学术水平都已显著提升,目前她担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学组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肾脏预防与控制学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院学会消融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甲状腺学组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肥胖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营养学分会委员,淮安市医学会内分泌分会秘书,淮安市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淮安市“533”英才工程拔尖人才培养对象。近年来,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主持淮安市科技局立项及子项目两项,主持淮安市卫健委立项一项,获得淮海科学技术奖一项,淮安市科技进步奖一项,淮安市新技术引进一等奖两项,淮安市新技术引进二等奖两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SCI文章8篇,中华系列文章3篇。
一连串学术头衔及科研成果背后,是柏凤对专业的专注与热爱,也印证她一心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初心。
“甲”语存真 大海捞针缉“祸首”
内分泌代谢病科有很多罕见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的疾病。柏凤博士说:“在内科中,内分泌科医生要了解最多的疾病种类,有些可能一生都遇不上,但一定要知道。”
柏凤博士进行
义诊和健康宣教
为了推进内分泌科罕见病、疑难疾病诊疗工作的持续进行,在科室领导下,柏凤主任及其团队通力合作,深耕内分泌理论知识,想病人之疾苦,做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先后发现了线粒体糖尿病,Gitelman综合征(遗传性低钾),17羟化酶缺乏症,A型胰岛素抵抗,垂体瘤基因等。
近日,家住洪泽区的李先生反复发热,颈部疼痛,血沉高,当地医院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李先生百度后发现这个病是个自限性疾病,抵抗力好就能扛过去,于是自行间断口服点布洛芬缓释胶囊退热,经过一周的低热后,颈部疼痛和发热逐渐好转。然而,半个月后,李先生再次发热,此次发热多在38.5摄氏度以上,但脖子疼痛并不明显,由于布洛芬等退烧药控制体温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李先生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妙,于是慕名来到我院,找到内分泌科副主任柏凤博士就诊。
柏凤博士带领团队研究患者病情
柏凤博士详细询问了患者病程,通过一系列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甲状腺功能轻度异常,甲状腺彩超提示整个甲状腺弥漫性回声减低,触痛不明显。为了明确诊断,柏凤博士为患者在彩超下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明确为化脓性甲状腺炎,于是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一周后患者体温正常,各项指标好转,顺利康复出院。
一位黑黑瘦瘦的糖尿病女患者,柏凤主任仔细询问了其家族史,发现其有明显的母系遗传,且听力受损,经过基因检测,确诊为罕见的线粒体糖尿病;一位合并甲状腺结节、嗜铬细胞瘤的患者,柏凤博士为其进行基因检测,最终诊断为罕见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2型(MEN2型);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性”因低钾血症前来就诊,柏凤博士经过检查发现患者其实是男性,因21羟化酶缺乏症而表现出女性特征……
柏凤博士查看患者病情
甲状腺是人体的最大腺体之一,其疾病种类相当繁杂,柏凤主任及其团队不仅仅能治疗甲亢、甲减等常规疾病,他们还运用穿刺、基因检测、核医学等各种手段,精准诊断甲状腺疾病,并常规开展甲状腺局部注射,甲状腺消融等技术。且能从甲状腺出发,抽丝剥茧,发现一些罕见的疾病。
抽丝剥茧 “拨开云雾”见真相
内分泌系统出问题,会有很多表象的症状,患者只能按着症状找医生,最后才到内分泌科。其中不乏许多匪夷所思的疾病,只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拨开云雾”见真相。
50岁的孙女士突然感觉胸闷、气喘,于是立即赶到我院就诊。孙女士入院时,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但是医生在检测其血糖时发现,她的血糖含量严重超标,于是立即安排入住内分泌科。入院后,柏凤博士对其进行进一步检查,诊断为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院第二天,孙女士突然出现高热、呼吸困难、低血压等症状,于是立即进行胸部CT检查,发现她两肺有许多团片状、结节性、高密度阴影,而且边界模糊。柏凤博士联合中心实验室,对其血液和痰液进行培养检测,发现是一种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患者的重症肺炎就是这种细菌感染的。
柏凤博士团队查房
此时,孙女士呼吸十分困难,随时都会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在这命悬一线的时刻,我院ECMO团队紧急出击,暂时代替了患者感染的双肺,使其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病情逐渐平稳又转入内分泌科病房。可没想到的是,患者再度出现高热症状,经多方会诊,发现细菌转移至患者腰部形成腰肌脓肿,于是给予引流,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高热情况这才逐渐消失。
柏凤博士说:“正因为患者走了不少弯路,内分泌医生更要多询问、勤观察、善推理,就像一个侦探一样,抽丝剥茧,找准病因。”
柏凤博士坦言,医生这份职业虽然辛苦,但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她也真切体会到医学的伟大和对于生命的重要。专注和热爱引领她克服各种困难,向着医学的高峰不断攀登,她会永远保持这份专注和热爱,用平生所学为患者解除病痛,以仁爱之心温暖安慰患者,以勤奋和执着谱写一名医者的职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