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疝”小而不为,让疝病痛苦止于“治疝”
我院胃肠外科暨疝儿外科
同一天从急诊收治了
两位嵌顿性腹股沟疝高龄患者
因病程不同
手术效果截然不同
多数人认为“疝气”无伤大雅
无需放在心上
真的是这样吗?
NO·NO·NO
是时候为您科普一下了!
Part 01
八旬翁疝气久拖
突发嵌顿险丧命
第一位患者为89岁男性,汪岩医生接诊后,仔细询问病史得知,患者已患有“疝气”多年,因没有其他不适,便没有寻求治疗,但现在患者左侧腹股沟有一质硬包块,腹部绞痛明显,且包块无法缩回,局部出现红肿、触痛。汪岩医生根据患者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患者为“嵌顿性腹股沟疝”,由于病情危急,如不及时诊治,因感染导致的脓毒血症恐会危及生命。随后汪岩医生立即组织胃肠外科诊疗团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尽快为患者施治。
胃肠外科平洪主任团队
为患者手术
由于患者高龄,心肺功能差,平素口服抗凝药物,并且术前高度怀疑嵌顿肠管已发生坏死,故预计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极高,预后不良的可能性极大。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平洪主任医师指导汪岩医生为患者紧急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发现,患者嵌顿的疝内容物为乙状结肠,由于嵌顿时间较长,肠管已出现明显坏疽、破裂,术中只能为患者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乙状结肠造瘘术”。因抢救及时,患者成功脱离险情,目前身体状况已逐渐恢复稳定。
Part 02
九旬翁就诊及时
术后尽“疝”尽美
第二位接诊的为一名99岁男性患者,询问病史得知患者也有多年的左侧腹股沟疝病史,因考虑年事已高,且对生活影响不大,所以未及时治疗。然而,就在就诊前3小时,患者左侧腹股沟包块突然增大,自己无法像往常一样用手还纳进腹腔,伴有腹部剧烈绞痛、腹胀及恶心呕吐。汪岩医生为其会诊后诊断为“嵌顿性腹股沟疝”,尝试手法复位失败后,建议尽快行急诊手术治疗,否则因嵌顿肠管出现坏死而引发感染,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胃肠外科平洪主任团队
查看患者恢复情况
完善术前准备后,在麻醉师朱开润和器械护士赵伟的倾力配合下,平洪主任指导杨林副主任和汪岩医生共同为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发现患者嵌顿的疝内容物为小肠,因常年反复进出疝囊,导致该段小肠广泛粘连成团。值得庆幸的是,因患者发病时间短,就诊及时,嵌顿的小肠尚未出现血运障碍,予松解粘连后将其还纳腹腔,同时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现已出院。
Part 03
什么是“疝”呢?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主要表现为站立时腹股沟区出现一包块,平卧时消失,可反复出现,用手按住肿块并咳嗽可有膨胀性冲击感,可伴有坠胀感。
通常和腹腔内压力增大、腹壁组织结构薄弱有关,高发人群常见于婴幼儿及年老体弱者,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为1%-5%。腹股沟疝易发生肠管嵌顿,严重者可导致肠管缺血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医生提醒
汪岩医生郑重提醒广大患者:成人腹股沟疝只有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才能获得痊愈,一旦确诊后无论疝囊大小均建议尽早行手术治疗。而一旦发生嵌顿性腹股沟疝,因本病起病急,病情重,故尝试手法复位失败后,应立即行手术治疗,防止病情恶化。若是肠管嵌顿时间过长导致缺血坏死,则需进行坏死肠管切除吻合,甚至肠造瘘可能,并且无法同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严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
特别是高龄患者,由于急诊手术无法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手术风险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极高,出现肠管绞窄坏死极易引发感染,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血症,进而危及生命。对此要早发现早治疗,不要怀有侥幸心理,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Part 04
专家介绍
平洪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优秀诊疗组长,杰出援疆专家,淮安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在胃肠外科疑难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腹股沟疝及腹壁疝。
杨林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西医结合肛肠分会常委,擅长普外科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尤其对肛肠疾病的诊疗具有独到见解。
汪岩 主治医师
在读医学博士,淮安市第三期533英才工程骨干人才,对普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诊疗具有丰富经验,能够熟练开展胃肠外科常规手术,以及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阑尾炎、腹股沟疝及消化道穿孔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