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大哥”是谁?穿越?患者家属巧借典故盛赞消化科医生!
扁鹊大哥?
小伙伴们可能对游戏中的“扁鹊”
了如指掌
也或多或少知晓
历史中的扁鹊是医家鼻祖
医术高明名垂青史
如果患者把医生比作扁鹊
是对他的极大的褒奖与肯定
但你听过把医生比作“扁鹊大哥”的吗?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
“扁鹊大哥”
前段时间,65岁的胡先生(化姓)在某医疗机构体检中发现多发结肠息肉和轻度食管增生,该院认为病灶为良性。不放心的胡先生拿着体检报告前往另一家医院,就诊时,医生给出结论为观察即可,胡先生便决定在原体检医院进行手术。五一假期,家人相聚,胡先生的女婿得知情况,认为该体检医院医疗技术不过硬,对手术不太放心,于是决定陪同岳父到淮安市二院请消化内科专家进行进一步研判,将结肠息肉给手术切除。
“很幸运地,我们遇到了杨士彦大夫。”我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杨士彦博士接诊后认真讯问了胡先生的病情,仔细查看了报告的每一项指标,向患者和家属详细阐述了致病机理、演变路径、血象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对病变程度的推测,建议胡先生不仅要处理结肠息肉,还要接受ESD(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切除食管病变,再进行进一步病理分析。虽然另外两家医院均认为胡先生的食管病变无需处理,但有二院的口碑和专家的分析,胡先生一家提升了认知、增强了信心,按照建议进行相关准备,并择期入院手术。
杨士彦博士为患者进行手术
胡先生的手术被安排在下午,杨主任当天上午的手术直到接近中午1点才结束,草草吃了午饭后,就精神抖擞地投入了下午的手术中。两个小时后,杨主任满面笑容地走出手术室:食管和结肠的手术顺利完成!杨主任向家属详细介绍了手术情况,没等家属表达完感激之情,杨主任就又回到了手术室,为下一位患者解决病痛。病理报告果然如杨主任所料一致:食管早癌(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好在尚未侵入基底,手术十分及时,这让患者和家属既对体检时的草率感到后怕,又庆幸遇到了拥有敏锐预判力的杨士彦主任!
食管病灶病理报告
结肠病灶病理报告
在感谢信中,胡先生的女婿把杨士彦主任比作“医祖”扁鹊的大哥——俞跗,史料中记载,扁鹊兄弟三人均医术高明,但又各有所长,大哥俞跗善治未病,二哥俞跖善治渐发之症,扁鹊(名俞跬)善治重症,因所长不同,只有扁鹊留名千古,但大哥俞跗“治未病”的医学理念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推崇。胡先生一家把杨士彦主任比作俞跗,可见对他的评价极高,长达3页的感谢信字里行间倾诉了患者和家属对杨士彦副主任医师及消化内科医护团队真挚的感激之情。
感谢信
杨主任不但对患者无微不至,对家属也关怀倍切,他主动询问胡先生一家是否家族史等,即使没有,也建议家庭成员中年后常规做胃肠镜检查,防患于未然。“都说医者仁心,我想便是如此吧。”胡先生一家感慨地说。出院时,患者一家送来锦旗和感谢信,以表达对杨士彦主任等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患者家属送来锦旗
像这样的医患之间双向奔赴,在我院消化内科时常出现,众多消化道早癌患者因为能够及时进行消化内镜的检查,才能及时发现病灶,及时切除病灶。我院消化内科专家团队以过硬技术和丰富经验,挽救了众多家庭,为淮安及周边地区的百姓消化道健康筑起坚实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