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神经、吞咽多线作战!淮安市二院康复医学中心团队为82岁危重患者按下“重启键”
40天前,82岁的韩女士(化名)因脑出血被紧急送至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当时,她处于昏睡状态,体温高达38.5°C,痰液量大,四肢主动活动能力微弱。更令人揪心的是,检查发现她还合并有房颤、脑梗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及重症肺部感染等多种严重病症,病情复杂且危急。
面对这一棘手的情况,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杜俊秋带领团队迅速行动,制定了早期多学科联合干预方案,为韩女士展开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康复之战。
杜俊秋主任医师为患者查房
01
呼吸康复方面
团队首要任务是控制肺部感染,改善通气功能。杜俊秋主任医师团队采用体外膈肌起搏治疗(EDP),有效增强了韩女士的膈肌力量,提高了肺通气效率。同时,结合渐进式呼吸训练,如肋间肌放松、肋骨扩张训练,再配合雾化排痰,成功减少了气道分泌物,为呼吸功能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02
神经与运动康复方面
目标是恢复韩女士的肢体功能,预防废用性萎缩。团队运用Brunnstrom分期疗法,针对她的偏瘫肢体进行阶段性训练;并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及低频电刺激等针灸与电刺激手段,促进神经功能重塑。
03
吞咽与营养管理方面
为避免误吸,团队对她进行了吞咽训练,通过冷刺激、舌肌训练联合吞咽电刺激(如VitalStim),提升其吞咽反射灵敏度。在饮食上,逐步从糊状食物过渡至软食,并时刻监测营养指标,确保她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然而,治疗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期间,韩女士持续出现胃内容物隐血阳性及粪便隐血阳性,消化道出血的状况给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房颤及深静脉血栓本需要进行抗凝治疗,但她的脑出血和消化道出血情况又限制了抗凝药物的使用,这使得患者的再栓塞风险大大增加。面对这一矛盾局面,团队果断调整方案,让韩女士禁食、进行止血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时刻警惕新的血栓事件发生。经过精心治疗,韩女士的消化道出血得到控制,未再出血,肺部感染也逐步得到遏制。
经过40天的精心治疗与康复训练,韩女士的康复成效显著。
在呼吸功能方面,她从最初的24小时吸氧转变为间歇吸氧,痰量显著减少,咳嗽频率也大幅降低。运动功能上,她实现了从卧床到轮椅转移的跨越,上肢肌力达到3级,下肢可进行轻微抗重力活动。认知与社会参与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现在她能通过简单指令进行互动,说出单词和短句,每天都能坐轮椅去康复大厅参与团体康复活动,情绪状态日益改善。
这场历时40天的重症康复战役,充分展现了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医疗团队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和不懈的努力,帮助韩女士重获新生,谱写了一段感人的生命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