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情“胆”途,拒做“小黄人”!淮安市二院多学科携手协作微创化解胆道危机
突发腹痛黄疸,七旬老汉忧心忡忡
近日,78岁的孙先生因突发腹痛、黄疸,于当地医院服药治疗效果不佳后,在家人陪同下紧急前往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就诊。当时孙先生双眼巩膜黄染,精神萎靡且伴随高热,急诊以“腹痛黄疸待查”将其收入消化内科住院治疗。

患者检查结果
接诊的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梁凤博士迅速为孙先生完善了检查。检查结果令人揪心:总胆红素高达400.4μmol/L,直接胆红素超过346.5μmol/L,提示存在严重的梗阻性黄疸。结合影像学检查,梁凤博士诊断孙先生为“胆总管结石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这意味着,一颗结石堵塞了胆总管,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引发了严重的感染、黄疸,并且感染已波及肝脏。
第一步:内镜下“探囊取石”。

刘树青主任团队为患者手术
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刘树青带领梁凤博士与团队成员针对孙先生的病情展开讨论,精心制定手术方案。在充分准备后,第一次胆总管取石手术顺利开展。在刘树青主任指导下,梁凤博士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经检查,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未见明显异常,并精准操作,用乳头切开刀成功切开乳头括约肌,在造影剂的指引下,清晰看到了胆总管内一枚直径约0.6厘米的黑色结石。随后,刘树青主任稳稳地将这枚“罪魁祸首”取出,并放置了一根胆管支架以确保胆汁引流通畅。整个内镜操作过程顺利,孙先生无明显不适。
第二步:超声引导“穿刺引流”。

樊云清主任为患者穿刺引流
针对孙先生并发的肝脓肿,手术接力棒交到了超声医学科主任樊云清的手中。在超声的实时精准引导下,樊主任用一根穿刺针,直达肝右后叶的脓肿中央,瞬间引流出脓血性液体。随后,一根引流管被精确置入脓腔,实现了持续、有效地引流。
两场手术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实现了“1+1>2”
的治疗效果

患者为刘树青主任、梁凤博士赠送锦旗
术后,孙先生的恢复情况令人欣喜。复查肝功能显示,其总胆红素从术前的400.4μmol/L迅速降至30.2μmol/L,直接胆红素也降至28.3μmol/L。最直观的变化是,他原本黄染的巩膜和皮肤很快恢复了正常的颜色,腹痛、高热等症状也基本消失。
此次高难度复合手术的成功,充分展现了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在复杂消化系统疾病微创诊治领域的雄厚实力,以及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优势。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和以人为本的关怀,为高龄、高风险的急重症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创伤小的治疗新选择,真正做到了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