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迎难而上——淮安市二院泌尿外科专家成功切除罕见巨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近日,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李强团队在多学科的密切配合下顺利完成了一台高风险、高难度手术——腹腔镜下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成功将埋藏在患者张先生体内的“不定时炸弹”拆除。目前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已康复出院。
来自金湖县45岁的张先生(化姓),3月份因“冠心病”于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时,行CT检查时发现右侧肾上腺巨大肿瘤,初步判断为皮质癌。此后张先生辗转金湖、南京、苏州等多地求医,均被以:肿瘤巨大,手术复杂,风险极高为由拒绝,自此这颗巨大肿瘤也成了张先生的“心腹之患”。
张先生影像检查结果
经多方咨询,张先生慕名来到我院泌尿外科门诊,李强主任接诊后,查看患者既往CT影像,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度怀疑该肿瘤为嗜铬细胞瘤。李主任随后让张先生完善检查,果然肾上腺有一个占位,明确该肿瘤为巨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0.8cmx8.1cmx7.1cm),需积极限期手术处理。由于肿瘤十分巨大,以往需要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巨大,恢复较慢。
李强主任介绍,正常的肾上腺呈片状,位于两侧肾脏的上方,故名肾上腺。以往如此巨大的肾上腺肿瘤需要开腹进行切除,为了减少患者痛苦、加速术后康复,经过充分的讨论与研究,李强主任决定为患者进行微创手术,用腹腔镜技术切除这一巨大肿瘤,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的腹腔镜手术。从检查结果来看,张先生右侧肾上腺肿瘤竟达到10.8cmx8.1cmx7.1cm之大,且与下腔静脉关系极其密切,稍有不慎会使血管破裂,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该手术对术者要求极高。
术前,李主任组织麻醉科、心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营养科等科室专家组成多学科(MDT)团队,对张先生病情进行充分评估和会诊。针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反复进行论证并精准制定应对方案,确保手术安全。
李强主任团队为患者手术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5月5日上午,李强主任为张先生行腹膜后巨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由于肿瘤不仅体积巨大,而且与下腔静脉位置紧密,大大增加了腹腔镜微创手术的难度。术中,李强主任小心翼翼地剥离肿瘤,在下腔静脉前进逐一分离、止血。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手术,顺利将肿物完全切除。
如此高难度的腹腔镜下巨大肿瘤切除手术,不仅体现了李强主任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同时展现了我院多学科协作的实力和优势。出院当天,张先生对李强主任及团队医生竖起了大拇指:“感谢你们,用精湛的技术帮我治好了病痛。我一定会遵医嘱,定期复查。”
张先生体内切除
巨大细胞瘤
高血压杀手——嗜铬细胞瘤
什么是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为一种肾上腺疾病,肾上腺左右各一,覆盖在像蚕豆一样的肾脏上方。肾上腺外层为皮质,内部叫髓质,而嗜铬细胞瘤,则是由于肾上腺髓质出现了问题。这种肿瘤细胞对元素铬特别有亲和力,显微镜下能发现这些细胞可被铬染成棕色,故称为“嗜铬细胞瘤”。
其能合成、分泌和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和3-甲氧基酪胺,引起血压增高和代谢异常,并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甚至诱发嗜铬细胞瘤危象,从而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代谢紊乱,嗜铬细胞瘤发病率不高,临床表现各异,从无症状到高血压危象,甚至危及生命,常引起高血压急症,故被称之为“高血压杀手”。
临床表现
(1)血压变化
PPGL患者临床症状表现较为宽泛,可能无症状、轻微症状或典型症状。因儿茶酚胺的释放可呈持续性、阵发性,以及少部分肿瘤很少或不合成儿茶酚胺,使患者的血压变化显得“魔幻”:阵发性高血压、持续性高血压、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加剧,或表现为高血压与低血压相交替,甚至出现休克、晕厥等。
(2)临床症状多样
阵发性症状典型的三联征为头痛、出汗、心悸,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逐渐消退,发作频率从每日多次至每周,乃至数月一次或一次以上。某些患者可因长期高血压致严重的心、脑、肾损害或因突发严重的高血压而危及生命,患者在手术或麻醉时,血压极不稳定,增加手术风险。建议患者要在术前进行PPGL的风险评估。
治疗预后
嗜铬细胞瘤患者在定性、定位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切除肿瘤。但术前准备须充分,通常需2-4周,甚至更长时间,否则易诱发高血压危象和低血压休克而危及生命。
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好,大多数患者成功切除肿瘤后高血压可以被治愈。建议终身随访,每年至少复查1次;有基因突变、转移性嗜铬细胞瘤者应3~6个月随访1次,对其直系亲属应检测基因和定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