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术后≠高枕无忧!再“狡猾”的肿瘤,也逃不过经验丰富的医生!
有时候
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
在你满心欢喜的时候
给你当头一棒
让你瞬间喘不过气来
对于肿瘤术后患者来讲
复发意味着再次经历一道坎
而这道坎似乎更难跨
今年75岁的孙女士(化姓)于2020年因腹痛腹胀于外院治疗,经检查发现腹腔内有一巨大包块,为寻求进一步治疗来到我院就诊。经完善检查,孙女士接受腹腔巨大包块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术,术中见包块长约25cm,宽约15cm,为实性包块,术后病理结果为胃肠间质瘤,属高度危险度。
术后患者一直口服靶向药物伊马替尼,本以为手术切除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谁知,2023年3月,孙女士再次感到下腹痛,于是来到我院消化内科就诊,行胸部+腹部CT平扫检查后,在其左腹腔发现多发性肿块,最大直径达10cm,医生阅片后考虑为胃肠间质瘤术后复发,于是请超声医学科为其行左侧腹囊实混合回声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结果显示确为胃肠间质瘤。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实体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过去,胃肠间质瘤常被误诊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膜瘤等,直到1998年,日本学者Hirota等发现此类肿瘤很可能起源于Cajal细胞,并且与KIT基因功能性突变相关,人们才认识到此类肿瘤应属于一种独立的肿瘤。它与胃癌可能会胃痛、恶心、饱胀相比,胃肠间质瘤的早期症状更为隐匿,往往发现时都已经是中晚期。它可以发生在消化道的所有部位,但胃、小肠是胃肠间质瘤最爱“躲藏”的部位,其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部位密切相关,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
肿瘤科副主任、22病区主任雍红梅博士会诊后,详细了解患者病情,考虑肿瘤负荷大,患者下腹痛症状明显,行走时加重,无法手术根治,患者及家属一度失去信心。
雍红梅主任查看
患者影像资料
患者转到肿瘤科22病区治疗后,考虑到患者既往口服过伊马替尼,耐受性差,效果治疗效果也不佳,雍红梅主任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建议予以舒尼替尼靶向治疗。患者及家属在开始不抱希望的情况下试着服用,开始时用药过程中出现了严重乏力、纳差等不良反应,需要补营养液等对症治疗,数次想要放弃治疗。在雍红梅博士的鼓励下,患者坚持了下来。一月后,复查肿瘤有缩小趋势,腹痛症状缓解,一年后复查肿瘤竟然缩小得非常明显,最大肿瘤已缩小至2cm左右,其他几个小病灶几乎微不可察。而且患者精神状态越来越好,用药的副反应也越来越轻。
复发后
患者腹腔肿瘤
治疗后
肿瘤明显缩小
雍红梅主任介绍,胃肠道间质瘤是指起源于卡哈尔氏(Cajal)间质细胞的肿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发病率少见,大约为1-2/10万人。可发生于全消化道,最常见的部位是胃和小肠,也可发生于胃肠道外、网膜及肠系膜处。常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男女发病率相当。这类病人20%-30%是恶性的,第一次就诊时约有11%~47%已有转移,转移主要在肝和腹腔。手术治疗是胃肠道间质瘤目前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一旦出现复发转移,就需要采取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专家简介
雍红梅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二组诊疗组长,肿瘤科副主任兼二十二病区主任。徐州医科大学副教授,省产业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圣乔治大学医院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肺癌、乳腺癌、消化系统肿瘤、妇科肿瘤、头颈部肿瘤、泌尿系统肿瘤等各种恶性肿瘤的规范化诊断及治疗,尤其擅长个体化综合诊治及恶性肿瘤靶向、免疫治疗。
主持中国博士后课题、江苏省高校课题、淮安市科技局课题等多项;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多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获得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一项,淮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两项,淮安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一项及二等奖两项,淮安市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一项,院科技精英一等奖、二等奖多次。
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才,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淮安市医学科技精英,淮安市“533英才工程”学术技术骨干人才,淮安市首届“中国淮医”新星。江苏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分会遗传与免疫学组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结直肠癌MDT联盟江苏分盟淮安分会常任委员,淮安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淮安市抗癌协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淮安市抗癌协会第一届肿瘤临床化疗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淮安市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